冼洁雯的操作台上,用过的工具、零件收拾得很利索,这也和冠旭电子倡导的绿色低碳理念相符。工作之余,她每天都可以回家“陪两个孩子,顾得到家里”。过去,冼洁雯在佛山务工,逢年过节才能回家。而现在,她在肇庆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上班,骑摩托车就可以上下班。从离家200公里缩短到15公里,她感到幸福感大增。
像冼洁雯这样因家乡开了大实业公司,得以返乡务工并受惠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百千万工程”的直接受益者。自广东省启动“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来,肇庆市全力推进工程实施,围绕“富、净、美、绿、强、治”六字方针,全面突破推动县域经济、镇域功能和乡村治理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截至目前,肇庆市已建立“百千万工程”县域重点建设项目库,在库项目112个,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为肇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切实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辐射带动、协作共赢。按照省委关于“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的安排,深圳坚持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充分的发挥深圳科技、产业、市场等优势,积极推动区域双向合作,为促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深圳力量。近日,“‘百千万工程’的深圳力量”主题采访小组来到肇庆,在连日的采访活动中,感受到在“百千万工程”的凝心聚力下,深圳和肇庆合作形成双向融合与共生,就像是两股清泉汇成一条河流,一同推动着肇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两地产业协作的不断深化,肇庆全方面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出强大的区域协同发展潜力。
生产线上,一排排先进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摆放整齐,自动化机械臂灵活地在电路板间穿梭,进行精密的焊接和装配。数字化控制台前,工程师们正通过触摸屏监控着整个生产流程,实时调整参数以确定保证产品质量。数据在屏幕上“流动”,显示着生产进度、设备状态和性能指标。相比嘈杂、笨重的传统机械装置,精准、高效的自动化产线,展现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魅力。
站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肇庆市天华机器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海洋和记者说,各生产线生产的零配件汇集于此,被组装成一台一台电路板智能生产设备。这些设备长达35米,从设计到生产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相当高,涵盖减铜、焊料蚀刻清理洗涤并且烘干等电路板工艺流程,为国内外超400家下游客户生产线的升级与革新提供设备保障。
今年以来,肇庆把培养县域优势制造业作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构建县域“雁阵式”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整体提升。在县域经济层面,肇庆紧抓县域关键,坚持“由县主抓、主抓到县”,全力构建以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为主战场,肇庆高新区为“火车头”,肇庆新区为产城融合主阵地的发展格局。东部地区新能源汽车、金属加工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前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金属加工等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小鹏汽车、瑞庆时代、金田铜业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这里发展壮大。
2022年,肇庆市天华机器设备有限公司在肇庆设立生产基地,基本的产品为电路板、光电、精密五金蚀刻产品的湿制程生产设备。熊海洋说,目前厂房集中、产品线丰富,生产技术改进后,产能也逐步的提升。目前一期项目产能已达到规划产能的80%左右,后续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逐步推动产能明显地增长。“过去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不充分,今年因为客户满意程度提升,开拓了泰国等东南亚新兴市场”。
记者了解到,产业园中也分布着天华的上下游企业,形成紧密的产业链集群。上游企业为天华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同时天华也为下游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整个产业园区内的企业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和市场协同,形成一个高效、互补的产业链ECO。这种集群化的发展模式,不仅增强企业竞争力,也为整个产业园区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更好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在“百千万工程”的大谋篇大布局下,许多深圳企业在肇庆建立新厂房和园区,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企业产能,还助力当地产业体系的优化和升级,同时更是增强了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深圳企业的到来,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2021年,吉阳智能公司落户肇庆新区。彼时,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制造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如今已是吉阳智能一系列先进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今年3月,凭借其领先行业的高速复合叠片机,吉阳智能入选广东省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公示名单,彰显吉阳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卓越实力,也从侧面反映出肇庆新区智能制造力量逐渐增强,制造业产业越发厚实了。
“家当”厚实了,本地人的就业也落实了。肇庆兆阳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行政人事总监游金说,2021年,当厂区搬迁至肇庆时,恰逢锂电行业的繁荣期,订单纷至沓来,高峰期员工数达到4000人,公司对本地就业的带动效应显著。随之而来的是对当地经济产生积极效应。“起初周边的住房、餐饮和商业条件相对较差,但近两年来,随着我们入驻,这样一些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商超、公寓都建起来了,整个园区变得更繁华和便利。”
为什么落户肇庆?游金说,一方面是由于吉阳智能主要是做大型设备制造,对场地要求比较高,而肇庆产业空间充足,厂房租金和公共设施成本相比来说较低。另一方面,肇庆作为一座历史悠远长久的人文古城,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能为企业吸引所需人才。目前,公司在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在当地特别火,吸引很多人来应聘,不仅带动了整个区域收入水平的提升,也提高了企业招聘的吸引力。
肇庆本地人梁柏浠就是被吸引到吉阳智能的人才。今年26岁的他从广州毕业后,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于是入职吉阳智能成为一名电气工艺工程师,负责电气工艺设计和优化保障等。“离家近,通勤方便,吃住都在家,生活成本低。”梁柏浠说,自己的同学都很羡慕他,在家附近就有这样专业对口的制造业企业,能就近入职,收入也不错。
“我们大约80%的员工都是本地的毕业生。肇庆拥有广东省最多的大中专技工类院校,用工环境非常优越。过去,肇庆的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去广深等大城市发展,但现在通过高新企业入驻,肇庆留住这些优秀的学生资源,让他们在本地就业,为肇庆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游金补充道。
鲜活的绿植爬满墙面,四季常绿花草树木掩映扶疏,员工们在花园式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是工厂吗?这简直是公园!”来到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的园区时,采访组中有人低声感叹。
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2021年7月,总投资超10亿元的冠旭(德庆)数字时尚电子产业园项目签约。2023年9月,项目一期投产,当年实现工业产值6.8亿元。2024年,这一指标有望突破10亿元。
肇庆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乔运修说,冠旭电子落户德庆,影响非常深远。冠旭电子是深圳龙岗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是龙岗区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单位,建设之初就秉承绿色低碳园区的建设理念。目前,园区内绿化覆盖率高达68%,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及碳排放体系,实现园区能源消耗的可视化监测,选用可回收、可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委托权威第三方进行碳足迹标识认证等,共同塑造一个绿色、低碳、高效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冠旭肇庆园区成为绿美工业园区的标杆。
“园区建好后,虽然建设投入较大,维护成本相比来说较高,但带来的环境改善是显而易见的。绿色多了,周边生产环境改善了,员工状态更好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乔运修说,绿色有助于缓解工作疲劳,对整个生产的全部过程都是有益的。目前,冠旭肇庆工厂已被认定为肇庆市工业生态示范市级单位,这在工业公司中是比较罕见的。
肇庆市西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餐饮产业产值超200亿元,封开绿色建材、德庆风机、广宁资源循环、怀集新材料等持续做强做大,海螺、景田、冠旭等有名的公司落户扩产。冠旭电子的绿色低碳实践,不仅带动地方政府转变发展理念,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启示,促使更多企业认识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示范作用,冠旭肇庆园区有效地促进当地企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和实践,一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
德庆县委副书记、县长伍剑伟认为,“冠旭电子秉承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其花园式的园区建设,带动德庆的企业更加重视厂区绿化,实行中水回用等低碳措施,积极投身于绿美德庆生态建设。”
近年来,肇庆突出制造业当家,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主导+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在肇庆新区,来自深圳的主导产业项目达15个,计划总投资102亿元。这里不仅引进了深圳产业项目,还吸纳了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人才资源。
向东要产业、向西要空间,深圳肇庆正携手扩大主导产业“朋友圈”,夯实制造业当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肇庆是广东省技工类院校最多的城市,本地职业人才资源丰富。”肇庆兆阳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行政人事总监游金和记者说,公司在肇庆320亩土地上建立厂房,预计明年年初投入生产,投资约25亿元,预计年产值约50亿元。
未来深圳将作为公司研发和行政总部,肇庆成为生产基地,发挥供应链职能。游金表示,深圳研发人才丰富,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设备在深圳研发出来后,需要大量的工程验证、工艺实施过程,从采购到制造、售后等环节在肇庆完成。公司产品对高精密机械零部件的需求,也能推动肇庆周边供应商企业质量管控能力的提升。
无独有偶。肇庆市天华机器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海洋也表示,公司计划将深圳作为研发中心,肇庆作为生产基地,两条主线年落地肇庆以来,公司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预计今年比去年提升约35%。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广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过程中,深圳冠旭电子落户德庆短短两年多时间,今年产值有望超10亿元,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链主企业,冠旭电子拥有较强的产业辐射能力,目前已经吸引了15家相关企业前来考察,其中5家企业签约落户,2家企业已经投产。
“德庆公司承接了深圳公司订单迅速增长带来的生产压力。”肇庆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乔运修说,冠旭电子在行业深耕20多年,自身迎来快速地发展期,提升产能急需扩大生产、新增生产基地。肇庆将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储备、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与冠旭电子所处行业高度吻合。现在深圳和肇庆车间在技术和产品上都保持了同步生产,携手做大做强满足产能提升需求。
据了解,前期冠旭电子到德庆找办公地点时,县里直接把有关部门的局长办公室腾出来给企业使用。“别人还以为换局长了,其实是局长换办公室了。”乔运修笑着说,在德庆感受到所有承诺都一一落到了实处,因此才有了现在的项目。
肇庆市德庆县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刘玉婷说,我们做到服务企业随叫随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能够24小时为公司可以提供“母亲式”服务,为每个落户的公司可以提供一名挂点县领导、一名首席服务官和一名客户服务专员,组成工作专班,定制精准化的服务,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困难问题、对企业的诉求作出反馈。
日前,“‘百千万工程’的深圳力量”主题采访小组一行来到怀集县深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中,几位头戴斗笠的村民正辛勤劳作。该项目运作一年多来,形成了“市场+科技赋能”驱动的运作模式,打造“一基地一园一中心”乡村振兴样板,助力怀集县建设“岭南蔬菜之乡”。
目前,怀集深农公司已流转土地3300亩,采取“粮蔬轮作”的科学种植模式,早造种植水稻和玉米,晚造种植椰菜苗、樟树港辣椒、秋香苔、西兰苔、芥蓝等蔬菜品种,亩产单产能达到1500-2000斤。
“之前自己种地每亩产不了那么多,现在蔬菜长得可好了!”下攸村村民梁为琼和记者说,过去自己种植的作物个头小,卖相不好,卖不出价格。现在成片的耕地,要买多少就能提供多少,生产效率高,菜种出来不怕没有销路,收入也稳定多了。
公司董事长刘立鹏表示,目前每天有100多名工人进行采摘、加工分拣等工作,公司直接或间接为当地提供200个长期就业岗位,就业6000多人次,联农带农1000余户,去年发放工资总额200余万元,每名工人平均一天创收100元。
怀集深农公司着力打造以“市场+科技赋能”驱动的岭南现代农业标杆项目,促进落地区域带动产销一体化发展,已成为连接农户与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新引擎。
采访小组了解到,深农集团还携手浪尖设计集团成立农产品智慧流通工业设计研究院,通过深度应用深农标准转运箱及智慧农机,提升农产品生产及流通效率,以标准化引领和品牌化赋能实现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