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半导体硅材料行业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基础材料行业,主要涵盖硅晶圆(包括抛光片、外延片、SOI硅片等)的生产与供应,这些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传感器等领域。硅基材料因其稳定性很高和成本优势,占据了全球95%以上的半导体材料市场份额。
半导体硅材料行业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基础材料行业,主要涵盖硅晶圆(包括抛光片、外延片、SOI硅片等)的生产与供应,这些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传感器等领域。硅基材料因其稳定性很高和成本优势,占据了全球95%以上的半导体材料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中国企业在半导体硅材料领域的研发技术和产能扩张取得了显著进展,沪硅产业、立昂微、TCL中环等企业已经实现了8英寸硅片的量产,并在12英寸硅片领域加速研发。
未来,半导体硅材料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的新趋势:首先,随着新能源汽车、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半导体硅材料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针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半导体硅材料的需求将持续不断的增加。其次,大尺寸化和高端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12英寸硅片占比不断的提高,满足先进制程的需求;同时,SOI硅片在射频芯片、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也将持续增长。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在2024年规模达到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中国市场规模达119.3亿美元,年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半导体硅片作为核心基础材料,2022年中国出货量为19.74亿平方英寸,销售额138亿元,2023年行业企业动态显示产能扩张加速(如上海新昇投资91亿元建设生产基地)。
国内硅片需求持续增长,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2023年硅片市场行情报价呈现波动,主要受原材料成本(如多晶硅)和技术迭代影响。预计2025年后,随着12英寸大硅片国产化率提升(目前不足30%),供需矛盾将逐步缓解。
硅片生产的基本工艺(如抛光片、外延片、SOI片)持续优化,12英寸硅片占比提升至70%以上,14nm以下先进制程需求驱动技术突破。国内企业如沪硅产业在300mm大硅片领域取得进展,但仍需突破缺陷控制等关键技术。
碳化硅(SiC)凭借耐高压、高频等特性,在新能源汽车、5G基站等领域加速替代硅基器件。2025年全球SiC市场规模预计超50亿美元,国产化率有望从10%提升至30%。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已布局SiC电驱系统,带动上游材料需求。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硅材料行业投资分析与深度研究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政府提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被列为重点,税收优惠覆盖硅材料生产环节。地方政策(如上海、江苏)对硅片项目提供补贴,加速产能落地。
上游设备与材料(如单晶炉、电子特气)国产化率提升至40%,中游制造环节(如立昂微、TCL中环)通过垂直整合减少相关成本。下游应用中,新能源汽车(占比25%)和光伏(占比20%)成为主要增长极。
国内半导体硅片行业CR6不足45%,沪硅产业以15%市场占有率居首,但国际龙头信越化学、SUMCO仍占据全球60%以上份额。2023年部分企业(如众合科技)营收下滑,但头部企业TCL中环、立昂微通过技术升级保持增长。
2023年江苏鑫华完成10亿元B轮融资,上海合晶2024年科创板上市(市值140亿元),显示长期资金市场对硅材料领域信心增强。
大尺寸硅片:12英寸硅片国产化率提升,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SiC材料: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30%,带动衬底和外延片需求,关注天岳先进、露笑科技等企业。
加大R&D投入,聚焦12英寸硅片缺陷控制、SiC长晶工艺优化,布局纳米硅材料等前沿领域。
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拓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利用“一带一路”政策输出产能。
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可点这里就可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硅材料行业投资分析与深度研究咨询报告》。同时本报告还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2025年中国阀门行业竞争发展前途预测分析:优先布局智能阀门、氢能阀门等高成长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