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立异热浪仍旧汹涌。在太湖畔,跟着一座代表未来工业新高度与新方向的世界地标拔地而起,一束芯“光”正以澎湃势能穿云裂雾,劲射远方。
9月25日,在2024集成电路(无锡)立异展开大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造的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宣告正式启用,这标志着光子芯片正式步入工业化快车道,将打破核算范式约束,为大规划智算带来新的幻想空间,一个归于光子的光辉年代行将敞开。
光子芯片,是新一代信息技能的中心,能满意新一轮科技革新中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核算、生物医药等范畴对传输、核算、存储、显现的技能需求,已成为经济稳步的增加新动能,全球竞速的工业高地。
但是一直以来,国内光子芯片职业面对中试渠道缺位、工艺技能壁垒高、良品率验证低、产能转化缺少、国外渠道流片周期长等共性窘境,严峻限制了立异效果转化落地的“黄金期”。为此,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率先在无锡布局国内首条高端光子芯片中试线。
据悉,该中试渠道总面积17000平方米,集科研、出产、服务于一体,配套设备完善且装备超100台世界尖端CMOS工艺设备,覆盖了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从光刻、薄膜堆积、刻蚀、湿法、切开、量测到封装的全闭环工艺。渠道还统筹硅、氮化硅等其他资料系统,建立N个特征工艺渠道,构成抢先的“1+N”先进光子器材立异渠道,不只可为高校、科研院所、立异公司能够供给全流程技能服务,还能够为光子工业孵化项目,与工业基金高效联动,打通从产品研制到市场化的完好链条,加快科技效果的商业化转化。
“技能的高速迭代与立异是推进光子芯片工业化的中心要害。”该研究院院长金贤敏表明,中试渠道不只能加快技能迭代的飞轮效应,促进工艺流程的继续优化和产品发明新式事物的才能的提高,还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触摸到科技前沿的“天区”,破解立异链和工业链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对立,终究完成科技出“圈”,工业破“壁”。
光子芯片中试线的顺畅建成是校地携手,完成工业包围的生动缩影。2021年,滨湖引入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建立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项目;2022年12月中试线月第一批设备进场,经过紧锣密鼓地设备调试,直至9月正式启用,这座湖湾“芯”地标简直是以“一骑绝尘”之势完成了从概念构想到实体落地的腾跃。
在这个过程中,载体建造不只是支撑光子芯片中试线运转的“钢铁脊柱”,更是工业集合的强磁场、工业链延伸的战略高地。因为中试渠道运转要求苛刻,滨湖区专门建立了专项小组,安排专家评定,与科研人员紧密配合,历无数次研讨,终究战胜地铁轰动搅扰及环太湖流域环保要求等难题,以“绿建三星”规范建成载体,而且完成了防微震、恒温恒湿、超净等要害才能建造,为光子芯片的研制与出产供给了一流保证。
现在,走进光子芯片中试线平方米的高等级微纳加工超净间,一台台设备规整摆放,身穿洁净服的技能人员娴熟操作各类设备,调查产品各项参数运作状况。为使微尘数量合格,超净间规划可谓“别有洞天”。层高9米的一楼分为3层,首要设备在中间层,看不见的上夹层、下夹层除了铺设供给气体和化学品的管道外,还布满了新风系统,运送清洁空气,坚持室内正压,再经过铺设的通风孔向外排气,使车间的洁净程度达到了百级、千级、万级规范。
金贤敏着重,硬件配套的世界一流水准、设备精细的国内抢先,以及工艺流程的完好闭环控制,是支撑光子芯片工业化的三大中心要素,现在,中试线的启用也代表着这条线契合顶层规划,达到了世界高度。中试线正式启用后,估计年产能达10000片晶圆,2025年第一季度将正式对外发布PDK,供给对外流片服务。
当时,全世界都致力于解决算力资源匮乏导致的迭代难题,包含Open AI亦是如此。光量子核算不光能够向下兼容有关技能,其理论和结构赋能的指数级算力更是无穷尽的。但是关于光核算、量子核算的仰视,因缺少与之相匹配的硬件系统以及落地成产品的工业链不成熟,没办法完成商业化使用,现在全球均一致起跑线上,这为我国供给了技能逾越的机会。
下阶段,研究院将根据6/8寸薄膜铌酸锂晶圆,以薄膜铌酸锂调制器为中心,霸占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工业化面对的工程技能难题,开发晶圆级芯片量产工艺,完成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规划量产,满意人工智能展开等大算力需求。
在“追光逐芯”的征途上,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将继续作为新质出产力的引领者,继续展开在量子科技前沿技能、共性要害技能范畴的探究,依托光子芯片中试线,进行“渠道+孵化+基金”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环绕芯、光、智、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能进行科技效果转化及孵投一体的创业孵化,打造“光子芯谷”,探究硬科技立异孵化的新范式,助力滨湖甚至无锡构成集群化、规划化展开的世界级光子芯谷立异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