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美国众议院竟然有个专门想着怎么对付中国的机构——“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国委员会”。
委员会主席穆莱纳尔曾提议废除中美正常贸易关系,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并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因为美国近年来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已经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这么做只会加重美国民众和企业的负担。
中美经济遇冷的话,全球经济也会跟着“地震”,能够准确的看出这个提议是何等的愚蠢。
然后他们又把目光瞄向了科技领域,因为“卡脖子”是美国的看家本领,用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恶意抹黑中国企业。
2024 年10月28日,“中国委员会”呼吁美国商务部调查中国光子领域的领军企业,还建议将硅光子设备和产品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这么做无非就是害怕中国在硅光子技术取得突破,影响美国在科技方面的霸权地位。
但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双方两败俱伤,事实也是如此,中国随后也宣布美国半导体等领域出口严格管制。
为了,他们甚至在立法上不遗余力,他们推动美国国会众议院一周通过了25项法案。
这些法案涵盖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和技术等多个层面,像“反中国无人机法案”“生物安全法案”“关闭香港经贸办的法案”等。
曾经美国众议院威风凛凛的“中国委员会”,如今却在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下,慢慢的变不重要。
“中国委员会”成立初期,两党在立场上还能保持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合作,可跟着时间推移,党派利益的分歧逐渐凸显。
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没有推动两党共同制定与中国有关的立法,而是推出了至少25个大多有利于共和党的法案。
这一举动点燃了议员的怒火,议员杰克·奥金克洛斯直言,“中国周”本应是委员会的“高光时刻”,结果却沦为“一场完全党派化的事件”。
少数党领袖拉贾·克里希纳莫蒂也承认,“中国周”的很多内容徒劳无功,对中国“虚弱无力”,因为两党分歧太大。
党派之间的争斗使得委员会难以形成统一且有力的策略,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每天都在内耗。
在对待 TikTok 的问题上,“中国委员会”一直在努力呼吁封杀 TikTok,可特朗普却明确说将会“拯救 TikTok”。
2024年12月27日,特朗普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要求暂停执行TikTok强制出售令,并表示他就职后会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因为马斯克推动删除支出法案中有关限制美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对华投资的条款。
《》甚至还发文抨击马斯克和特朗普,指责两人扼杀了两党议员数月努力才达成的谈判成果。
一些美国官员认为,特朗普不再像以往那样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强调“国家安全问题”,而是更倾向于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再结合特朗普此前公开直言“美国和中国联手能解决世界上任意的毛病”,这种猜想更有可信度了。
特朗普作为当选总统,马斯克作为商界巨头,他俩使绊子让“中国委员会”的计划寸步难行。
特朗普上台后很可能为会直接解散“中国委员会”,因为这在他眼里没有存在的必要。
因为这些极端的措施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使得美国国内对其做法质疑声越来越大。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美经济高度绑定,还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上相互依赖。
一些美国政客慢慢地认识到,一味地对抗中国并非明智之举,使得“中国委员会”的存在必要性大打折扣。
很多美国民众建议,美政府不要老是用“一致对外”的手段来掩盖美国国内的问题。
美国国内存在着诸多严重问题,种族歧视这事说了多少年了还是没什么进步,少数族裔在所有的领域都遭受着不公平待遇。
泛滥问题更是让美国民众苦不堪言,连校园这种本应欢声笑语的场景都变成了枪击案的高发地。
他们妄图通过种种手段限制中国的发展,在经贸上打压,在科技上封锁,在国际舆论上抹黑。
可结果呢?世界人民发现一个问题,美国越是限制,中国在该领域的突破就越惊人。
要是没有美国的限制,华为研发出鸿蒙生态系统和麒麟系列芯片可能还得推迟好几年。
在航天领域更让人啼笑皆非,为了遏制中国,竟然带头不允许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
结果呢,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越是把中国逼的紧,中国越会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
这个臭名昭著的机构即将走向末路,这也算是美国政治生态中一个荒诞篇章的终结。
只是希望美国的政客们能从中吸取这次的教训,多关注国内民生,以平等、合作的态度与中国相处,而不是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24-12-28 观索者网——“因为党派斗争,众议院中国委员会越来越变的无关紧要”
2024-09-16 中国日报网——癫狂至极 美国会众院”中国周”通过25项法案
2024-12-27 观寂者网——美媒不依不饶:马斯克扼杀了对华投资限制法案,帮助中国对付美国